高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平陵之变是怎么回事司马懿凭借这件事,一 [复制链接]

1#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这件事情改变了整个司马家的权力走向,也改变了曹魏的政治命运,那就是有名的高平陵事件。经过这件事,司马懿取得了朝中的大权,铲除了曹爽这个第一大政敌,自己坐上了万人之上的位子。那么高平陵之变的始末如何呢?

曹睿将位子留给了他的养儿子曹芳,曹芳是个年纪很小的孩童,曹睿令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佐曹芳,同时也有让两个人平衡对方权力的用意。但是曹爽却极力压制司马懿的权力,甚至只给他太傅的空位,尽力将他握着的权力架空。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懿装病三年,来麻痹曹爽的警惕心,却在暗中培养自己的武备力量,最终成功发动高平陵事变,消灭了曹氏宗亲的党羽,把所有的权力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事情发生在嘉平元年,这一天曹爽护卫着小皇帝曹芳出城去祭拜高平陵,高平陵就是曹睿的陵寝。这一次出城的除了曹爽,还有他的两个弟弟,这两个弟弟也是手握兵权的,总的来说这三个人的手握曹家禁军的所有权力,如果三个人同时都出城了,那么等于是把城里的局势都交给了别人掌握。之前大臣桓范就劝说过曹爽,如果三个人同时离开城中,那么如果有人把城中的大门一关,等于是失去了回城的保障。这话听着太有道理了,但偏偏曹爽就是不相信有人能够威胁到他,于是在这次拜谒高平陵的时候,依然是兄弟三人齐刷刷地出城。

待小皇帝和曹家三兄弟一走,装病了三年的司马懿开始有所行动了。他的行动极为迅速,让自己的儿子司马师控制住了皇宫正门司马门,自己带着兵去见了郭太后。郭太后只是一个妇道女流,自然没经过这样的事,在司马懿或者逼迫或者利诱的手段之下,她写下了允许司马懿有所行动的诏书。不得不说司马懿的这个举动真的很厉害,有了太后的允许他的一切行动都是名正言顺的,谁也不会对他说出什么不是来。在得到太后的诏书后,司马懿派自己的人司徒高柔作为大将军进驻到军营中,并且关闭了洛阳的城门,一场血腥的政治争斗开始了。

司马懿在关闭城门之后,给曹芳上了一封奏折,这个奏折写得很聪明,它全篇只针对曹爽兄弟,并没有扩大事端的意思。他写这封信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我司马懿是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才这样做的,并没有其它的意思。其实当时的他,已经做好了要拿下曹魏全部政治势力的准备,曹爽不过是其中一个靶子而已。他在信里说自己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曹爽一直离间皇帝和太后,让母子不能够保持亲密的关系,如今是太后让我来执行懿旨,目的是为了罢黜曹爽和他弟弟们的官职。要注意的是,司马懿在这里用到的是罢黜官职的字眼,意思是不会伤害到他们兄弟的性命。

曹爽在朝中霸道多年,人缘是非常差的,面对这样的局势,没有谁站出来替他说话。但是这个时候桓范站了出来,亲自去城外找到曹爽,和曹爽商量对策。桓范是和曹爽关系有多好吗?并不是,他能够出城去找曹爽,是因为他看明白了司马懿的谋算,司马懿表面上说是为了维护太后和皇上,实际上是想消灭曹氏宗亲的势力,消灭朝中所有对他有异心的势力,自己独揽大权。桓范给曹爽分析了半天当前的局势,希望曹爽能够号召天下诸侯来反对司马懿,到时候大家一起击败司马懿并不是难事。但是曹爽在犹豫之后,竟然选择了放弃。

那么曹爽放弃的结果如何呢?他当然没有得到司马懿所承诺的结局,他以为只是免官,依然还拥有爵位,甚至在后半生能够做个快活贵族。等待他的是在放弃抵抗乖乖回到宫中之后,即刻成了人家板子上的鱼肉,他和他的兄弟被免除所有官职,他自己的性命不保不说,还被夷三族。就连桓范也以同样的罪名,跟着曹爽吃了瓜落。这样看来,在整场事变之中,最让人觉得心底生寒的人就是司马懿了,他如果和曹爽硬碰硬的话,取胜的把握并不算很大。可是要论权谋之术,就是十个曹爽也没办法和他相抗衡。司马懿能取胜,也是因为他团结了所有可动用的力量,他的城府之深让人胆寒。大家喜欢历史的话,对于高平陵这件事,还有什么更多的疑问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