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医院看白癜风便宜 http://www.ykhongye.com/高平陵事变是一个转折。在此之前,司马懿被曹爽压的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在此之后夏侯家没有生还的余地……这事发生在公元年,但是咱们得从公元年说起。
那一年,曹叡去世,留下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佐少帝曹芳,即辅政大臣。起初二人还是以礼相待,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曹爽身边的伙伴丁谧,何晏等人开始撺掇他夺权。是被说服了也好,曹爽心中本就有这念头也罢,总之他开始对司马懿以各种方式排挤,架空,最后被“升”太傅,以至于没了辅政之权,最近热播的《虎啸龙吟》里面是有这一段的。这就是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吧。
高平陵事变两年之前,司马懿开始称病在家。有的人认为他再也没有争心,油尽灯枯;也有的认为他眼看大势已去,故意装病。但当时,就是没人发觉司马懿正憋着一股劲,等时机把曹爽等人一锅端了……
其实那个时候的形式,对司马懿非常不利。曹爽已经掌握了中央禁军,各个重要岗位都是自己的亲信。所以也只有让他认为自己快死了,才可以使其放松警惕。我们直接跳到高平陵事变:这一天,城中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关闭城门,占领武器库;曹爽那边少帝曹芳在身旁,以浮桥为界展开谈判。结局是曹爽投降,回去不久就被灭了三族。
理性问,曹爽当时真的只有投降一条路吗?当然不是,甚至他有比司马懿更大的胜算。《资治通鉴》是这样说的:桓范建议曹爽带着天子去许昌,之后召集四方的兵马帮助。司马懿掌握的禁军只有三千人,并不能维持长久战,曹爽有天子,至少是名正言顺,许昌武器库可以充实军备,而且四方之兵赶来,司马懿绝对没有招架之力。根据桓范的建议,他手里是有大司农印的,因此粮食也不再是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曹爽放弃了这么有利的形式呢?
司马懿让尹大目去劝曹爽投降,说只免了曹爽官职,不会再伤害性命。这尹大目是曹家的家奴,忠心耿耿,非常得曹爽信任;之后又让许允和陈泰劝降,皆做以上保证。许允与夏侯玄交好,陈泰是陈群的儿子,在朝中的口碑、地位都相当高;后又让蔣济写信。以上诸多步骤,让曹爽越来越相信司马懿,或者说,即便他不信任司马懿,有了以上几位刚正不阿(亦或是与自己交好的人)的保证,总该信了!
为什么说司马懿的高平陵事变刷新了我对信义的新下限呢?因为他明明向他们保证过不会伤害曹爽性命,可是最后给人家灭了三族,而且不只曹爽,包括丁谧,何晏等等人都是如此。蔣济他们为什么会答应去劝曹爽?因为他们信了司马懿。曹爽又为什么会回来?因为他信了蔣济他们啊。可能有人说无毒不丈夫。但是吧,无论放在任何时候,上升到了国家级的承诺都不能轻易背弃的,毕竟这不是两家公司的合同而已。
上面做保的人后来的命运几乎都被笼罩在这一次被骗的阴影中,因为在他们心里,夏后氏有今天的结局与自己分不开,这三观还是正的。尹大目认为司马懿害死曹爽,之后的一生都在寻找机会报仇;许允也是,之后的每一步都在找机会补救当初的失误,后来司马懿去世,朝中大权被司马师司马昭二兄弟把持,许允和李丰等人谋划为曹芳夺权,被发现之后流放……;蔣济发现自己被骗了,一直很懊悔当初对司马懿的帮助,抑郁而终。
我们可以看到,世人对司马氏的所作所为多持不认可的态度,究其原因大概三点:司马家对夏侯家太狠了!这种恨是没有底线的。为了起事连发妻夏侯徽都可以杀,还连累相干人等三族,这种杀戮是泯灭了亲情与善良的。(别说什么做大事就该这样,看看其他朝代开国元勋的取舍吧);其次,背信弃义了。蔣济他们为什么帮助你?还不是相信你,可是你看看你是怎么对人家的;最后,以下犯上,臣子谋反在古代的道德体系中本来就是不被容许的,这里你可以批评说封建思想中权力垄断就是不对,凭什么天下只给曹家?可是他们不能跳出时代啊,在那个时代确实是昧着良心做了这些。就好像,几百年后随意出轨被道德允许,但是不能因为百年后的正当性而允许当下的出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