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曹爽的骚操作是司马懿能够发动高平陵事变的 [复制链接]

1#
哪家白癜风医院权威 http://www.txbyjgh.com/

三国时代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政权毫无疑问是曹魏,这一切都有赖于建立基业的曹操本身具备杰出的才干和能力,并且在汉末三国的乱世中审时度势,将所有可能威胁到曹魏政权存在的敌人尽数消灭。在这种情况下,假使后来的一切历史没有发生,曹魏政权必然会以压倒性的优势统一中国,并且建立起稳固的统治。

但是历史从来不会因为个人意志为转移,当然也不会被某一个人所改变,怎么看都有百分之百把握统一中国的曹魏,在统治中期遭遇了突发事件——高平陵之变,皇族曹氏的权力被重臣司马懿所夺取,曹魏政权或者说此后的中国历史都走上了一条诡异的道路,而造成这一切后果的根本责任,曹魏辅政大臣曹爽至少要承担80%以上。

首先,曹爽担任辅政大臣期间搞大刀阔斧的改革,直接得罪了曹魏所有的基本盘

要知道,曹丕能够成功登基,以自身取代汉室正统称帝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拉拢士族,将曹操原本不愿放手的权力给予他们。这个行为在今天的很多历史学研究者眼里多少有点自毁江山的感觉,毕竟曹操执行了一生的政策就是不让士族掌握决定性的权力。

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曹丕并非其父那种能征惯战的领袖人物,想要稳固基业,在没有基本威信背书的情况下,只能靠让渡权力这种比较缓和的手段达到目的。

但这种方式必然会留下隐患,那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曹魏的权力和利益关系网络被集中了,皇权的力量和权威被分割了。长此以往下去,整个曹魏政权的阶级流通和普通的民生问题必将愈演愈烈。

因此到了第三代皇帝曹睿在位时期,他就展开了全方位的改革,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将曹魏的权力重新收归的皇室手中,这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曹爽,并且直接导致了曹爽在曹睿死后继续主导改革的进程。

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不管曹丕还是曹睿,他们本身的政治能力和名分上都是无可置疑的,因此由他们主导的改革在曹魏朝廷中具备说服力。然而曹爽并不能做到这点,首先是他以辅政大臣的身份,加上本身作为曹操的养孙,独揽大权就是一种在很多人看来名不正言不顺的行为。

而另一方面曹爽本人的能力很成问题,改革的过程中频繁出错且得罪了不少人,要知道从曹丕时代到曹睿时代,世家大族所构建起来的利益关系网络早已经根深蒂固。

曹爽几乎是在无脑摧毁对方的利益,并且借此机会扶植自己的党羽和派系上位,这种完全不拉拢和照顾不同派系的利益和与不同集团合作,从而自行其是的行为,基本上等于把自己往坑里带,因此最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的时候,曹爽几乎是找不到一个支持者能够帮助自己,只能坐以待毙。

其次,曹爽低估了政治的残酷性,以一种幼儿的角度去面对司马懿这个对手

实际上曹魏的明眼人都知道司马懿本身不是什么好东西,手段残忍,杀人如麻,相信他的承诺基本上离死不远。但曹爽偏偏就相信了,他对司马懿的道德品质估计过高,而对自身所处的地位预计不足。

其实这件事跟曹魏政权整体的氛围也有关系,毕竟在曹丕之后曹魏就成了实际上由士族控制基层和中层阶级的王朝,而士族和士族之间彼此都有底蕴,很难预想到会出现一个直接掀了桌子,搞肉体消灭的人物,上一个这么做的是曹操,但曹操毕竟自己打出的天下,而且手里有诸曹夏侯氏控制的军队,不用担心会有人直接叛乱。

可曹爽时代不一样,曹爽自己又不是一个擅长军事的运筹帷幄之人,他怎么可能做到牢固掌控军队呢?因此即使曹爽在改革期间得罪和罢免了不少人,这些人本身对于曹爽也是比较安心的,相信他不会把事情做的太绝。

而曹爽最大的悲剧就在于以己度人,把自己对待政敌的态度延展到了司马懿身上,寄希望于他能够遵守规则。万万没想到司马懿一出手就直接要了曹爽的命,把曹爽一次性给解决了,同时也顺手毁灭了所有可能保护曹家执政的嫡系力量,直接掌控了曹魏朝廷。因此从上面两点我们可以看出,曹爽自己谋事不明,是司马懿能够最终成功的根本原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