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古建筑占现有全国国保古建筑总数近五分之一,有最早的木结构古建筑“五台山佛光寺”,也有最早的木结构佛塔“应县木塔”,山西作为“古建大省”闻名于世。
那么,山西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古建筑,而且很多还是国宝级的古建筑?有人为保护,更多的是历史原因。
五台山佛光寺
1、“表里山河”,少战乱
俯瞰整个山西地图,西面有黄河和吕梁山,东面为“天下之脊”太行山,山河环绕,地形封闭,这种独特的地形被叫做“表里山河”,构成全省的天然屏障。
这样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就造成了战乱时代,山西易守难攻的局势。也正因为这样,古代时山西受战争困扰较少,古建筑也免于了战争破坏,因此古建文物才得以较好保存。
晋祠圣母殿木雕盘龙
2、历史悠久,宗教兴盛
自古以来,山西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建立了唐朝。在宋朝,山西也是北方主要的发达地区。
在古代,山西是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成为了民族大融合的地区。而且古代帝王为巩固统治,必然要发展宗教,于是山西宗教兴盛。隋唐时期,佛教和道教在山西都发展壮大,也随之建立了许多的古建庙宇。
晋祠圣母殿
3、气候适宜,干燥少雨
山西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燥少雨,白蚁危害少,有利于木构建筑保存。且冬天山西的寒冷气候,也可以灭杀木材中的蛀虫。
大同华严寺
4、晋商富庶,造福山西
晋商闻名天下,用财富建立了一座座宗祠庙宇。唐宋时期,晋商发展崛起;明清时期遍布各地的票号更为晋商带来了滚滚财富。在古代,事业有成之后,要造福家乡,光耀门楣。于是,深宅大院拔地而起,比如乔家大院。
5、民间信仰浓厚
山西当地的乡土信仰浓厚,传承久远,只一个晋源区便有四十余处寺庙。且古代山西民间结社组织发达,历代乡绅会组织修缮,这对于修建保护庙宇很重要。
乔家大院
6、近代经济发展缓慢
近代以后,东南沿海地区兴起,北京天津,沿海地区大拆大建,发展经济。而山西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缓慢,拆建建筑活动较少,也就保护了这些古建筑。
金代高平市二郎庙戏台
也是由于一部分古建筑外表过于朴素,实在不像很珍贵的历史文物,例如唐代广仁王庙,最早的金代高平市二郎庙戏台。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虽然那时候物资相对匮乏,但是政府已经重视起了保护文物。
时间可以冲刷一切痕迹,但是这些古代建筑躲过战火,躲过千年风风雨雨,依然坐落在三晋大地之上。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我们应当好好保护,珍惜这些历史古建,让它们不被风雨破坏,也不受人为侵害。愿这些珍贵的历史古建筑永垂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