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司马懿的高平陵政变能一举成功,里面包含了 [复制链接]

1#

三国时期司马懿与诸葛亮虽然都曾经手握重兵驻扎要地,但他们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诸葛亮在朝廷中安抚派系的手腕之高明。放眼三国,可说无人能出其右,一方面,当然也是阿斗有那个胸襟,信任丞相干爹了。

反观司马懿,曹睿过世后,他一个年逾六旬的统兵将领的地位就非常尴尬。正是十年实际掌握曹魏政权的大将军曹爽,带着皇帝曹芳祭扫魏明帝曹睿的坟墓的时候,蛰伏曹魏政权几十年的司马懿果断采取军事行动,在首都洛阳几个战略要地发动政变,推翻了曹爽一家独大。这次政变,史称高平陵之变。从此以后,司马懿走向政治舞台中央,正式开始掌握曹魏政权。

那么,老狐狸司马懿是如何通过断绝后路和垄断信息以及周密的军事部署险中求胜的呢?我们先来看当天司马懿的安排。

首先,司马懿自己负责占领武库,大儿子司马师,弟弟司马孚攻打司马门,司马昭在内朝监控两公,司徒大将军高柔占领曹爽的军营。当这些据点一个一个被控制之后,司马懿才和太尉蒋济一起率兵跑到洛水浮桥逼迫曹爽投降。我们不仅有个疑问,为什么司马懿不直接攻取曹爽的官邸,或者大肆的搜捕曹爽的党羽呢?

因为司马懿没有花太多的心力去培养自己的派系势力,因为他自己清楚自己十年没有参与政治,没有足够的兵力和力量来控制洛阳城内曹爽的势力,因此整个事变的成败就在于打蛇打七寸,能够掌握关键点位后,切断每个点位的信息沟通。

我们来看看司马懿安排的几个据点都是干什么的。司马懿自己负责占领的武库很好理解,就是兵器库司马懿亲自占领,可见这个地方是司马懿城市的关键点,因为京城的禁军部队的武器呢,一般集中保管于武库中,因此控制了武库,可以使司马懿自己圈养的死士得到甲胄兵器的武装,也可以让金城中的禁军放弃没有武器的抵抗。所以攻打武库一石二鸟的重要步骤,得失,关系到政变的成与败,司马懿必须亲自前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就是曹爽的府邸刚好就在武库的南面,司马懿要占领武库,就必须经过曹爽的府邸。当司马懿经过曹爽门口的时候,差点和曹府的兵丁交手,幸亏司马懿利用将士犹豫不决的机会,不与纠缠,迅速通过直达武库。后来的实际证明,攻取武库的确是釜底抽薪之举,没有武装的曹爽军队根本没有抵抗的意志。

然后司马懿最为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和弟弟要夺取的司马门了。司马门呢,一般来说就是宫城外的大门助手,这个门的官职叫做司马,所以叫做司马门。司马门就是作为宫廷门禁的必经之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司马门的规模十分庞大,本身就可以驻军,可以说是整个皇宫禁军的集中地,因此它是宫廷门禁的核心,也是保卫天子安全的重要门户。

所以一旦控制了司马门,就起到了隔绝中外的效果,使得陈内外的禁军之间无法相互呼应,及时救援,拿下了司马门司马懿接着的安排就是让司马昭控制两宫,与其说控制两宫,更重要的是控制郭太后,控制郭太后的意义就是让这场政变合法化。虽然郭太后的政治影响力并不是很高,但是郭太后和司马懿本是天涯沦落人,都是在政治上受曹爽排挤。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因此控制了司马门进入了皇宫。郭太后和司马懿合作也就不是难事了。

面对掌握禁军的曹爽,司马懿所能控制的军事力量明显处于劣势,但曹爽轻易带着少帝出城,致使发生政变后,城内禁军立刻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司马懿用自己丰富的政治经验,把握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时刻,放弃曹爽的府邸,把有限的力量集中于武库、司马门这样的要冲之地,虽然铤而走险,但奋力一击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高平陵事变整个过程紧凑,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因此,如果我们从政变的结果向前再分析司马懿为政变所付出的十年准备工作,不难看出,司马懿的性格是多么的坚韧和老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