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3000死士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看的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十年了,我不识诸君,诸君亦不识我。但我们的性命早已绑在一起,生死与共,国士报之!今日若胜,懿,必以救命之恩厚报诸君;今日若败,懿,必先诸君而死!

以上,是影视剧《虎啸龙吟》中,七十高龄的司马懿在率领三千死士发起绝地反击前的振臂一呼,铿锵有力,荡气回肠,听来无比让人热血沸腾。

司马懿发动政变前的狰狞一呼剧照

而三千死士在史书上也真实存在,这是司马家用十年时间精心打磨的一把利剑,是司马懿成功发动政变的重要保证,更是当时司马懿手中最强大的力量。

《晋书·景帝记》: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那么,这场政变到底是怎么回事?司马懿率三千死士成功翻盘的背后又有哪些隐情?夺权成功后,这三千死士又是怎样的下场?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便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政变之一的——高平陵之变。

跟随司马懿发动政变的三千死士剧照

司马懿登上人臣巅峰的时候,恰恰是他人生最凶险的时候。

多年以后,当白发苍苍的司马懿回想起一生中最凶险的时候,一定不会是年轻时被曹操玩弄于股掌的时候,更不会是与诸葛亮对阵沙场的时候,而是他成为了托孤重臣,登上人臣巅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候。

这是公元年,司马懿刚好60岁。腹黑权谋、对他严加防范的曹操已经去世了近20年;将他死死拿捏,让他无力反抗的魏国开国皇帝曹丕也早已作古;棋逢对手,让他深深忌惮的诸葛亮五年前也被拖死在了五丈原。熬死了所有对手的司马懿,这时大可以高歌一曲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就在这年,魏国第二任皇帝魏明帝曹叡也撒手西去,临终之前连发了五道诏书召司马懿火速回京,并拜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为托孤之臣,让他们共同辅佐继任年仅8岁的小皇帝曹芳。

皇帝年幼,而作为托孤重臣,手中自然就有掌控朝政的权力,可谓人臣巅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无数大臣毕其一生奋斗的目标。

只可惜,司马懿甚至还来不及品尝权力的滋味,便被另一个托孤大臣曹爽给全盘架空了。

曹爽的爹曹真本姓秦,幼年时被曹操收为养子,后跟随曹操南征北战,逐渐成为曹魏集团最高军事统帅之一。所以曹爽算得上是曹操的一个便宜孙子,也算是实打实的曹魏宗室成员。

所以曹爽自幼就以宗室身份出入朝廷,并靠着与魏明帝曹叡铁打的交情,深得魏明帝宠爱,累次加官进爵。魏明帝去世前便让曹爽与司马懿作为辅政大臣,辅佐小皇帝曹芳。

而两位大臣共同辅政哪有自己一言而决来得痛快?所以曹爽便一心想把司马懿搞下课,好让自己独断专权。

曹爽剧照

首先,曹爽与亲信策划了一桩阳谋,将司马懿尊为有虚名无实权的太傅,乘机削去了司马懿的军权。随后,曹爽又安排亲信担任禁军要职,将中央禁军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随后又不断削弱司马懿和其亲信的权力,渐渐将司马懿完全架空。

在曹爽权倾朝野,志得意满的时候,司马懿却大权旁落,甚至还时刻有着被曹爽一党斩草除根,家破人亡的危险。

但司马懿没有选择与曹爽硬拼,而是低调隐忍,韬光养晦。面对曹爽的步步紧逼,他明令家中子弟不得为官,以放松曹爽的警惕。

为了躲避曹爽的加害,司马懿还装出一病不起,不久于人世的样子。仍不放心的曹爽又派人前去试探,最后得出结论是司马懿已经神志不清,绝对活不了几日了,这下曹爽才完全放下了对司马懿的戒备,没有对他痛下杀手。

殊不知,此时司马懿却精神矍铄地坐在家中盘算着一盘大棋,而曹爽,只不过是他棋局中的一个小目标而已。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率三千死士绝地反杀,一剑封喉。

1、曹爽的作死之道,愚蠢至极。

曹爽这个人并无大才,目光短浅又刚愎自用。这点从他不听司马懿劝止而执意率兵征伐蜀汉,最后因指挥不当,死伤过多大败而回的事就能看出来。

所以,在曹爽独断专权的这几年,虽然他权势无双,威震天下,但却自己作死,犯下了两大致命错误,以致被司马懿一击反杀,诛灭三族。

第一个错误,曹爽不应该软禁魏明帝的皇后郭太后。皇帝幼时,通常皇太后都会参与朝政。而曹爽为了让自己独断专权,在架空司马懿的同时,竟又将皇太后软禁。郭太后心里一直记着这事呢,所以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郭太后便在其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二个错误,这是曹爽最致命的一个错误,就是当断不断,没有当机立断地对司马懿赶尽杀绝。后来还自作聪明地派人去试探司马懿是不是真的生病,可人家司马懿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客,莫非他会主动告诉你他是装的?最后就因自己判断失误,放松警惕,以致酿成高平陵之祸。

2、司马懿的绝地反杀,一剑封喉。

公元年正月,小皇帝曹芳要去拜祭魏明帝之墓——高平陵。而曹爽此时又做了一个致命决定:带上所有亲信陪同曹芳去扫墓。

其实当时有人劝阻过曹爽,让他在后方留人,以防不测。但他刚愎自用,听不得旁人劝阻,并且觉得自己早就大权在握,一支独大,而唯一的对手司马懿只是个将死之人,不足为虑。

殊不料,就在曹爽去高平陵扫墓的前一夜,司马懿就在家中秘密召开会议:“成事就在明日!”

当晚,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得知这个消息后,司马昭担心得整晚都没睡觉,而司马师却如智珠在握般安然入眠。

次日清晨,却见司马师率领三千壮士满脸肃杀的列阵而出。原来,这三千壮士就是司马师未雨绸缪,秘密散养在洛阳民间的三千死士。

死士,效死之士。古代死士的成员要嘛是些被捞出的死刑犯,要嘛是些对自己性命不看重的底层盲流,要嘛是些自小就被收养训练的孤儿少年...

主家培养死士,就是给这些人丰厚的待遇、安家费,或者一个愿望,一个信仰,这些人便替主家卖命,至死方休。

但总之,要培养死士都必须得有相当殷实的家底,而司马家显然就有这样的家底。人司马家是火神祝融的后代,从远古时期起就世代为官,还曾被项羽分封为一方诸侯国主,到司马懿时已经是个传承两千多年的世家大族了。

司马师召集的死士剧照

此时曹爽与其亲信尽去了高平陵,而在洛阳宫城并无主事之人。有了这三千死士,司马懿对于本次政变成功更有了十足的把握。

首先,司马懿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入宫去见了被曹爽软禁的郭太后,向郭太后请旨意罢废曹爽。曹爽专权乱政并软禁太后这本是事实,郭太后当即便应允了。

有了太后旨意,司马懿师出有名,非常顺利地便控制了宫城各大城门,同时还借太后懿旨剥了曹爽和其亲信的兵权,曹爽此时能调动的就只有带往高平陵的一干人马了。

随后,司马懿率三千死士直逼高平陵。曹爽得知当前的情况后惊慌失措,仓皇组织人手结阵抵抗。

其实,就在这时曹爽也还未满盘皆输,还是可以翻盘的。但由于其优柔寡断,做事没有魄力,最终将自己作死了。

当时大司农恒范拼死逃出洛阳城,跑到高平陵与曹爽会合,然后力劝曹爽像当初的曹操一样,带小皇帝曹芳跑到许昌去,以天子的名义号召天下兵马共同讨伐司马懿。同时,恒范作为大司农,掌管天下粮草,他还许诺将为曹爽的兵马调运粮草。

这个建议绝对是曹爽唯一的、最好的选择,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解决当前危机,还能趁此机会名正言顺地挟天子以令诸侯,未尝不能做第二个曹操。

但是,当曹爽面对一个精神矍铄,健健康康的司马懿时,他怂了!司马懿多年来的老谋深算,积下的丰厚人脉,打过的无数胜仗,立下的无数战功...竟让曹爽失去了与司马懿作战的勇气。

而司马懿虽然深知曹爽的心理,但也怕曹爽会绝地反击,于是派人去诱降曹爽,还对着洛河发誓,说只要曹爽投降,一定保留他的爵位和富贵。

而就这样的鬼话,曹爽...竟然信了!于是曹爽扔下刀准备投降,他还说“投降了也还能做个富贵人家”。

恒范只得仰天长叹“想你爹多么英雄的一个人物,竟生出了你这样的无能之辈,还要连累我跟着灭族。”

果然,就在曹爽投降三天后,曹爽与其一干亲信全被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砍了头,并且全被屠灭了三族。

自此,曹操、曹丕开创的煌煌大魏基业便被司马懿全部收入囊中。那么,司马懿率领的这三千死士最后又是什么样的下场呢?

司马懿夺权成功后,三千死士是怎样的下场?

三千死士最大可能的结局,就是摇身一变,成为替司马家侦探官民情事的耳目,也就是一个类似于“锦衣卫”那样的特务机构。

特务机构是历朝历代所有皇帝都非常重视的,这相当于就是自己的耳目。比如武则天时的内卫,宋朝的皇城司,明代的锦衣卫等等。

而第一个将“特务”形成专业机构的便是曹操,曹操设立的特务机构名为“校事”,侦察刺探官民情事,监视百官、安插卧底,当时曹魏的官僚就无不对校事恨之入骨。

《癸巳存稿·校事》:“魏吴有校事官,似北魏之侯官,明之厂卫……或谓之典校,或谓之校曹,或谓之校郎,或谓之校官”。

而司马懿作为曹操一直防范和忌惮的一个人物,当然也少不了被校事监视,深知其中滋味。所以在政变成功后,这三千死士最大的可能便是成为被司马家掌控的特务机构,侦查刺探平民百官。

但是,按照司马家的行事方式,这三千死士绝对不会全得善终。比如十年后的司马昭弑君事件中,为了平息天下人悠悠之口,便将替他刺杀魏帝曹髦的成济、成倅两兄弟当成替罪羊斩杀,将司马家绝情凉薄,心狠手辣的特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