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病医院哪个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518/n3vi1pp.html公元年,曹魏的小皇帝曹髦,担心司马昭早晚会废了自己的皇位,便先下手为强,带着几百个人,浩浩荡荡冲出皇宫,要去攻打司马昭的丞相府。
结果他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带兵阻拦在皇宫门口,此时贾充的官职是中护军,这个官职是曹魏时期的禁军首领,司马昭之兄司马师曾经长期担任此职。
双方在宫门口大战起来,关键时刻,贾充对一个叫成济的人说,司马家族养着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不上前干大事。
成济问贾充,是杀是留,贾充说,杀。
于是成济没有丝毫犹豫,提着一条长戈,上前一戈刺向曹髦,戈刃从前胸一直贯穿到后背,曹髦当场驾崩。
实际上,成济这个人就是当年司马师“阴养”的三千死士之一。
后司马昭为平息众怒,又杀成济,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不久成济全家亦被司马昭诛灭。
成济是个小人物,官居小小的太子舍人,却敢在大街上弑杀当朝天子,谁给他的这个胆子?
我们看看成济杀天子曹髦之前,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所说的一句话,极为关键:
中护军贾充又逆帝战于南阙下,帝自用剑。众欲退,太子舍人成济问充曰:“事急矣。当云何?”充曰:“畜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济即前刺帝,刃出于背。——《三国志·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天子知事泄,帅左右攻相府,称有所讨,敢有动者族诛。相府兵将止,不敢战。贾充叱诸将曰:“公畜养汝辈,正为今日耳!”太子舍人成济抽戈犯跸,刺之,刃出于背,天子崩于车中。——《晋书·文帝纪》
贾充说的最关键的一句话就是:“公畜养汝辈,正为今日耳!”
在贾充说这句话之前,贾充带领的一班将领士兵,谁都不敢上前打皇帝。
所以双方才混战在一起,即便小皇帝曹髦手下就几百人,反而占了上风。
贾充见天子威严尚在,便大声疾呼,说司马家养了你们这帮人半辈子,就是为了今天为他干大事的。
贾充这是冲谁说的?当然是混在里的司马家族蓄养的死士,也就是司马师当年“阴养的三千死士”。
成济一个小小的太子舍人,敢在宫廷周围当街弑杀皇帝,就是司马家族给他的胆子,因为这是死士该做的。
一说到“死士”,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或许是刺客,或者是门客。
就像刺杀秦始皇的荆轲,就是燕太子丹蓄养的刺客。
历史上专诸、聂政、豫让、荆轲,被称为战国“四大刺客”,他们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基本上是独来独往,不会成群结队。
而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喜欢蓄养门客,或用为死士,或用为谋士。
这些人,大都聚集在四公子的里,吃喝玩乐,全由四公子花钱供给,四公子出门干事的时候,他们一大堆人跟着四公子,或出谋划策,或当死士刺杀敌人。
很多人就有个疑问,战国时代,四公子门客数千,都是一群群的,公然养门客没什么问题。
而三国时代,司马家族在戒备森严的首都洛阳,怎么敢这么大规模的养死士?不怕别人举报他们造反吗?
司马家族当然不敢公然地养死士,所以,历史上说司马师是“阴养”三千死士。
什么叫“阴养”呢?就是偷偷地养,不让人知道他在养死士。
问题是,这三千死士不是个小数目,就算偷偷地养,得多少房子?得多少食物?得多少兵刃盔甲?
司马家族即便是曹魏的大家族,手握大权,也不敢私自供养这么多人啊。
那司马师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史书上记载得很清楚:
《晋书·景帝纪》: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
散在人间,这么养的,把这些人分散在民间,安排进朝廷,等用的时候,一声号令,再聚集起来,或者只用其中的一部分,比如成济这样的。
那么司马懿、司马师父子是怎么把三千死士分散在人间的?
这得从司马父子为什么要阴养三千死士说起。
历史上一提到司马懿,都说他是曹魏的四朝元老。
曹操当汉朝丞相的时候,两次征召,才把司马懿招到麾下效力。
一开始司马懿只当个小官,后来他逐渐展露才华,受到曹操重用,曹操让司马懿担任丞相主簿,就是曹操的秘书。
曹操当上魏后,立儿子曹丕为魏世子,把司马懿派给了曹丕,辅佐曹丕。
所以曹丕篡汉以后,司马懿更加得到重用,以至于魏文帝曹丕死的时候,将司马懿列为托孤大臣之一,其他几个是陈群和曹真等人。
曹丕是曹魏第一个皇帝,他的儿子曹叡继位,就是魏明帝。
魏明帝也很重用司马懿,但是曹叡不是傻子,不可能把所有的大权,包括兵权,交给一个外人。
所以曹叡要用曹魏宗室的人平衡司马懿,一开始是曹操的养子曹真。
曹真当大将军,掌握曹魏的军权,司马懿当太尉,掌握曹魏的部分兵权。
但是,司马懿实际上只有统兵打仗之权,没有调兵之权。
曹真死后,曹真的儿子曹爽,继续当大将军,掌握兵权。
曹爽这个人太嫩,远不如他爹曹真,于是曹爽让自己的弟弟曹曦帮助自己,给了曹曦很大的权力。
另外曹爽养了一大帮文人谋士,给他出谋划策,包括号称“智囊”的桓范。
再加上魏明帝曹叡虽然年轻,却很精明。
所以这时候司马懿不敢暴露野心,只是出力给曹魏带兵打仗。
先打诸葛亮,阻止诸葛亮北伐,后又打孙权,阻止孙权占领江北的地盘,之后又去了一趟东北,打了辽东的公孙渊。
魏明帝曹叡虽然很精明,却沉湎于酒色,数年之后身体垮掉,最终英年早逝,他没有儿子,从曹魏宗室里找了一个曹芳,过继为儿子,立为太子。
曹叡死的时候,曹芳年龄很小,因此曹叡也留下了托孤大臣,就两个,一个是曹爽,另一个就是司马懿。
我们说司马懿是曹魏的四朝元老,指的就是被追谥为魏武帝的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魏少帝曹芳四个朝代。
曹芳继位的时候,才七八岁,很显然无法处理朝政。
曹魏的朝政落在了两个托孤大臣曹爽和司马懿手中,于是两个人见皇帝年龄小,野心开始暴露。
曹爽继续做大将军,掌握军权,司马懿继续做太尉、骠骑将军,也掌握一部分军权。
但是曹爽想架空司马懿,就以皇帝的名义,封司马懿为太傅,这是个虚职,荣誉高,但没什么实权,曹爽就是想夺司马懿的兵权。
这时候由于曹爽掌握的更多,司马懿为了避其锋芒,便称病回家养病了。
司马懿称病,当然是为了迷惑曹爽的,是想让曹爽放下对自己的戒备。
当时司马懿为装病,那可装得特别像,他连他的老朋友都骗。
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李胜出来后对曹爽说:“司马懿已像尸体一样,卧床不起,只有残余之气,形神已经分离,不值得忧虑了。”以后又说:“太傅不能康复,令人忧伤。”所以曹爽等人对司马懿不再戒备。
问题是,司马懿不但装病,还在暗中谋划除掉曹爽,就是这期间司马师开始阴养三千死士的。
司马懿以前当太尉的时候,手里是有一部分兵权,而且朝廷还因为他是托孤大臣给了他三千亲军兵马。
司马懿对这些人善加运用,让儿子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
司马懿虽然回家装病了,他儿子司马师还担任着中护军这一官职,这个官职是禁军首领,掌握着曹魏的禁军。
于是司马懿和司马师就利用自己的职位,把这些死士,还有他们的门客等等,安排到里,朝廷里。
这就是散在人间,也就是说,朝廷的里的将领和士兵,埋伏了司马师的三千死士,朝廷的大小官员里,也埋伏了司马师的三千死士。
司马家给这些人钱财和高官厚禄的许诺,一旦他们得了天下,这些死士如果能活下来,自然是大功臣。
司马家族的这三千死士,实际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前面说曹爽对司马懿放下了戒备,之后曹爽带着小皇帝曹芳,离开都城洛阳,去高平陵祭祀魏明帝曹叡。
司马懿趁着洛阳城内空虚,带着手下和儿子司马师,发动了高平陵之变。
为什么高平陵之变那么容易成功呢?因为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当着中护军,管理着禁军,首先控制了宫廷和太后,以太后的名义征讨曹爽。
接着司马懿控制住了洛阳的,包括曹爽和他弟弟曹曦的军营,他们能轻松控制对手的亲军,是因为那里有他们的三千死士,更不用说朝廷里到处分布着他们的死士了。
是时司马师为中护军,深谋密策,阴养死士三千,一朝而集,将兵屯司马门,懿列阵阙下,据武库,屯兵洛水浮桥。
等到司马懿父子杀了曹爽兄弟,司马懿当上了大将军,彻底掌握了曹魏的军权。
问题是司马懿父子还有更大的野心,他们要学曹丕篡汉,来个篡位。
所以司马家族的死士,仍然没有暴露出来。
由于他们掌握了大权,他们的三千死士,更是盘根错节地分布在朝廷里的各个角落,以备他们将来给司马家干大事。
成济这个人就是一个例子,司马懿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当上了大将军,继续安排司马家的死士进朝廷。
成济的官职是太子舍人,是东宫太子的属官,可是此时新任小皇帝曹髦才十七八岁,连儿子都没有,哪来的太子?司马昭安排成济当太子舍人,就是将来让他控制将来的太子。
可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小皇帝曹髦也知道司马昭有可能废了他,他就首先发难,要攻打司马昭。
作为司马家族的死士,在贾充一声令下时,成济就算不愿意,也毫不犹豫地当街弑杀了当朝天子。
只不过成济很是失望,他杀了小皇帝曹髦,为司马昭立了大功,本想着能升官发财,却没想到被司马昭当替罪羊给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