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千死士可吞魏,司马懿为何靠着三千死士就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www.bdfyy999.com/

近期热播的虎啸龙吟中迎来了,司马懿一身红衣慷慨激昂带领三千白衣死士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夺得曹魏大权。那我们就有疑问了,曹魏虽然得国不正,但毕竟也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按道理也算“民志久定”了,司马懿这样一个常年被排挤出权力中枢的“猖妄之徒”靠着三千死士就敢发动政变,而且政变居然还胜利了,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下。

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剧照

第一,曹爽集团作死。曹爽集团的专权、改制,大大影响了世族阶层的利益。有关史籍多有曹爽“变易旧章”、“屡改制度”的记载,司马懿列举曹爽的罪状也斥其“背弃顾命,败乱国典”。主要内容有三:即“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不仅许多世族人物被降职、黜免,而且世族代表的司马懿已被架空。如孙礼因“亮直不挠”而遭爽黜,。这些被排挤的世家大族朝臣逐渐汇聚到司马懿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其核心人物有卢毓、钟毓、观、孙礼、傅嘏、肃、刘放、孙资、高柔、蒋济等。肃世为大儒,司马氏之姻亲,他斥责何晏、邓等说:“此辈即弘恭、石显之属,复称说邪!”爽闻之戒晏等曰:“当共慎之!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蒋济上书批评曹爽改革:“夫为国法度,惟命世大才,乃能张其纲维,以垂于后,岂中下之吏所宜改易哉?终无益于治,适足伤民,望宜使文武之臣各守其职,率以清平,则和气祥瑞可感而致也。”肃、蒋济诸人的言论反映出大族元老人物对何晏等人的敌视态度。长史孙礼在拜访称病赋闲在家的司马懿的时候,在他面前声泪俱下地控诉曹爽:“你俩都是先主留下的顾命大臣啊,现在曹爽对不住您,让您受苦了!”司马懿装作一副很释然的样子:“孙长史说哪里话,俺就这个命啊,现在老夫在家遛溜鸟儿,跳跳广场舞,挺好嘛!”应该说孙礼颇能代表从曹丕时代遗留下来的旧臣的态度:对曹爽独断做派不满,有违明帝遗诏。而且这批老臣的心理摇摆度,也是司马懿能发动政变的底气之一。

曹爽跋扈

,曹爽集团内部问题。曹爽集团内部也问题多多。先看智囊桓范,曹爽对他始终是敬重但是不亲信。“于时曹爽辅政,以范乡里老宿,於九卿中特敬之,然不甚亲也。《三国志·曹爽传》” 所以政变的时候,司马懿会老谋深算地说一句,桓范的意见,曹爽不会听,这不是司马懿的侥幸,而是早就料到的必然。何晏,虽然是曹爽集团,但早已经看到了危机,只是骑虎难下。《世说新语·规箴》注引《名士传》:“是时,曹爽辅政,识者虑有危机。晏有重名,与魏姻戚,内虽怀忧,而无复退也。”

桓范剧照

第三,司马懿老谋深算,谋划多年。司马懿其人深藏不漏,在对付曹爽之前就已经准备多时。“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司马懿只与大儿子司马师一同谋划,连司马昭都不知道,还是在政变前夜才告知司马昭,害的司马昭一夜未睡。又秘密让司马师养死士三千,这些死士“一朝而集”,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显然不是短时间内拼凑起来的,很可能司马师在很久以前就秘密组建的。先看政变之前,司马懿就在舆论上,大造“谤书”,攻击曹爽诸人,据《晋书·宣帝纪》,懿辞职,时人便为之谣曰:“何、邓、丁,乱京城”。又对曹爽行为进行观察和反复筹划,曹爽要出游带什么人司马懿估计前几天就知道了。再看政变之时,司马师和司马孚率领着区区不到三千人(一部分去占武库)就轻而易举拿下了重要地点司马门(司马门属于内城与外城的咽喉处)。曹爽虽然跟着皇帝出城上坟,但是守卫的禁军也忒水了点吧?好吧,我们来看下司马师当时的职位中护军,这个是禁军是主要头领之一,原来是自己人啊。近十年来曹爽费尽心思排挤打压司马懿,为啥还能让司马家族把手伸到要命的禁军上来?可能是司马懿与曹爽的政治交换,也有可能是曹爽根本不能掌控住禁军。司马懿掌军多年,可不是曹爽这种军事小白可比的。司马懿背靠河内世家大族,在军中深耕多年,关系深厚,曹爽估计很难剔除其影响。政变前司马懿让出了几乎所有朝政的发言权和外战的干涉权,但牢牢抓住了部分禁军的调动和人事任免权,这难道不是在做准备吗?夺取司马门后,基本就隔绝了皇宫和宫外的曹爽,然后让司马昭去见郭太后获得了她支持,直接下诏书问罪曹爽。

司马懿剧照

第四,司马懿朝中盟友多多。《资治通鉴》“太傅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出屯洛水浮桥;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太仆观行中领军事,据羲营。”司马懿虽然凭借三千死士占领武库和司马门,但是其盟友的作用也不可小觑。首先是太尉蒋济,蒋济和司马懿都是经历过曹操、曹丕、曹睿时代的三朝老臣,而且他从曹丕时代开始就不间断地辅佐大将军曹休出征,仕至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可谓能文能武。在曹操晚年至曹丕登基后黄初年间开始,他与司马懿的私交渐笃,在《晋书·浑传》中,提到高平陵之变时有这样一句话:“引太尉蒋济参乘,以增威重。”即蒋济在禁军中的气场和人脉都很强。司马懿让他屯兵洛水浮桥,阻挡曹爽可能的反扑,蒋济非司马家族的人,万一曹爽卫队打照面,能圆场的回旋余地也会大很多,毕竟曹氏集团可以直接和司马氏互怼,但遇到像蒋济这种身份的人,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他助司马氏“谋反”的情况下,还是比较棘手的。而司徒高柔和太仆观平时和系统的联系也并非松散,比如太仆就是管马匹和部分军事装备的,让他们去抄曹爽曹曦的大本营是再合适不过。

三朝元老蒋济

司马氏集团依托自身家族背景和深厚的势力,再加上出色的判断和执行力,一举取得了高平陵之变的成功。《三国志·曹爽传》记载“宣使许允、陈泰解语爽,蒋济亦与书达宣之旨,又使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谓爽,唯免官而已,以洛水为誓。爽信之,罢兵。”可怜曹爽就那么轻易地相信了所谓的誓言,落了个夷三族的下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